《主权性积分态:一种新的存在模式》
詹姆斯.玛呼最新发布的文章,名为《主权性积分态:一种新的存在模式》。这是一份80页免费文本,深入描绘了主权性积分态意识,而我们全都属于它的一部分。
正如标题暗示的,詹姆斯深入进了这种内在宇宙性结构的细致纹理,该结构被称作各式各样的名字,但直到现在,它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被定义。
其主题则涉及到了最为基本的属性:在核心本质上,我们是谁,为什么在这里?詹姆斯对这些主题的处理清晰而又富于挑战性,始终保持着一种既诗意又哲学的声音。
这是他的第一份非虚构类作品,聚焦在最具有挑战性的主题上:定义意识的性质。詹姆斯在文本中纳入了图表和大量的绘画,来帮助读者感知到自己更全面地理解了这个至关重要、鲜活振动,却又难以捉摸的意识,詹姆斯称之为主权性积分态。
1998年,詹姆斯·玛呼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一个名为“造翼者”的神话。它是匿名发布的,因为它的来源本身就被认为是这个故事的一部分。
造翼者的内容在性质上涉及到了哲学、宇宙论、诗歌、萨满主义、艺术、阴谋论、地外生命、交互维度、心理学。不过,在其核心处,正是它的哲学连接起了其他一切。
其哲学的核心则是主权性积分态意识,它被带出水面,是通过绘画、诗歌、音乐和巨大跨度的文本,横跨了五部小说、电子文档、采访文录等等。
詹姆斯为部分作品提供了公开发售的版本,包括绘画的高质量印刷品、小说和音乐。在其他所有方面,直到今天,他都始终保持为匿名的幕后人物。他从未参加巡回演讲,从未开设课程,事实上,他使得所有资料在互联网上都免费可得。
2020年开始,他开始将写作和艺术创作的焦点放在意识,即主权性积分态上。在2022年初,他发表了他的第一篇非虚构论文,题为《主权性积分态,一种新的意识模式》。这篇论文比他创作的其他任何作品都更能定义他真正的工作。
虽然主权性积分态被首次引介是作为造翼者资料的一部分,出现在1998年的哲学文本中,但那实际上只是他最新论文的一个占位符。这篇论文,在文字和图像的所能达到的范围内,详细描绘了主权性积分态意识,比其他任何已发布资料都更为细致。正如詹姆斯所言:这篇论文是转入这种新意识模式的“匝道”,它并不试图成为一条道路、道路或高速公路。
詹姆斯自认为是一位具有哲学化取向的艺术家,他相信,身为艺术家的责任就是,描绘主权性积分态意识并将其嵌入人类文化。从而使得它更为真实,可感,更能匹配它在人类语境中的对应物:灵魂和灵。
(译注:艺术栏下有4个已发布遗址的部分高清内室绘画,大多在10M左右,是全网现知 分辨率最高的数字版本。网页地址如下。https://jamesmahu.com/art/
你也可以点击下载带有高清插图的《艺术家自述》
艺术家自述:詹姆斯.玛呼
作者:詹姆斯.玛呼.纳嗨 中文转译者:Z.SI.GP 微信公众号:造翼者们
我看到一种范式,但我的想象力无法想象出这范式的制造者。我看到一只表,可我无法想象出表的制造者。人类心智无力想象4维度,那么,它又如何能想象出,一个上帝在无数年前、无数维度之外该是什么样呢?
——阿尔伯特.爱因斯坦
造翼者的艺术表达了一个精微的经验领域,从某些方面而言,最好是将整套作品视为一趟形态变化的旅程——从编程化动物意识迁移向主权性积分态意识。
与约瑟夫.坎贝尔①(神话学专家)共同工作,以及跟随理查德.沃伦.普塞特.达特②学习的过程中,我意识到,我的作品将围绕着神话-创作展开,而非仅仅是痕迹创作③的视觉艺术。这样的认知将我导向了一个必然的结论:艺术,至少就我而言,将变成某种更宏大更复杂事物的一个紧密联系的构件。经由我的老师们,我逐渐明白,艺术家有多么是画家、雕塑家、诗人、音乐家或作家,就能有多么是哲学家。
1982年,经历了一系列意外“事故”,我发明了一种利用四种独立媒介的混合进行创造的方式。这种创作方式激发了更具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自动主义④,再结合上以层叠的色彩去构造一种独一无二的宝石光泽的色彩主调。自此发端,我开始发展出一套关于话题、主题、象形文字和语言的集体无意识内在语言。体裁而言——亦即从视觉化的角度看——我的作品大多属于抽象化的超现实主义。
研究这三个相互关联的学科大半生后,我发现三者是完美互补的,可是,令人心痛的是,作为三位一体,这三者在艺术的世界里却发育不完全。从纯艺术的角度来讲,能够将这三个主题带入一种视觉和弦,对我而言,代表着艺术抱负上的最大挑战。
量子物理学
量子场最早由保罗.狄拉克于1920年提出。在当时,亚原子物质还被认为可以解释实相的本质。然而,事实很快变得清晰,粒子宇宙的观念逐渐被场宇宙的观念所取代。就像物理学家解释的那样,宇宙是由亚原子场(而非粒子)构成的,这些场全部都相互作用着,其延展遍布整个宇宙。
意识
亚原子场紧密关联于我们对意识的理解:意识是不同于大脑的。大脑则被恢复到了意识传递者的位置,而非意识的源头。意识并未包含在大脑(甚至于身体)内,而比较是在基于时空的某个模糊的位置来运用大脑。意识源于哪儿以及如何源自那里,这个问题就这样成为了一个神话。不过,从这里开始,神秘主义和萨满传统走了进来,来提供一些体验性的答案。
神秘主义
如果我们回到史前(亦即50000年前),人类,游牧部落是由萨满领袖们引领着的。人类的生存或死亡取决于寻找饮水和食物来源的能力。灵性领袖被要求负责沟通“自然之灵”,从而帮助部落找到水和食物。由自然选择与时间之手筹划的这些预言和神秘能力,在人类的这个短暂却充满活力的阶段,逐渐被知晓为“神秘主义体验”。
当宗教开始萌芽,神秘主义就逐步淡出了视线。来自宗教方位的迫害认为,人们是非联合的,自然属性不是人类的一部分,超出神圣经典之外的超自然体验,显然是邪恶的。作为结果,神秘主义被放置在人类作品集的藏书架上的高不可及的尘封处。这种看法一直盛行至19世纪,才失去了推力,作为结果,就诞生出了灵性新时代或经久哲学。
物理学为我们带来了量子场,确定了人类与大自然的相互连接。意识研究则向我们显示,人类大脑并非身体的控制中枢。而神秘主义,尽管遭受迫害,却依然显示出自身的韧性,而其主要的认知,有许多也得到现代科学的支持。我的作品的连结纽带,就是来链接起上述三个主题,提出一种发人深省的革新性方法/通道:艺术如何能够借由量子物理学、意识和神秘主义的交叠处,去阐释那高度主观的无形世界。
图1
主题方面,我的绘画扎根于意识的物理学,以及我们是如何通过24个弥漫于且交错于宇宙中的亚原子场,而实现了连接。这些场将物理学、意识和神秘主义交织起来,形成一种迷人的再定义,即:身为外于或超越物质科学和基本宗教的人类意味着什么。
我的绘画的中心目的就是消溶边界。其目标对象则是任何一个这样的人,他们观看作品时有着较少“部落主义”感觉,并较少连接上等级制度结构。或许他们还隐约地一瞥了某种嵌合体/客迈拉⑧,发现它的2个构成部分科学与灵性,都正走向同一箭头方向,那就是:我们是一体平等的,我们是真真切切连接着的。
支持着分裂复合体(亦即宗教、经典物理学,身份观念、社会标准化等等)的各种主流信念,能藉由前述的三重交叠知识而暂停,不过在艺术领域,这类知识的艺术性演绎极少被表现出来。
公众对灵性或神秘主义艺术的渴望热情汹涌,希尔马·阿夫克林特-纽约古根海姆展的巨大成功就是证明。很多人在寻找的是那种更浓缩强烈、甚至具有智性挑战的艺术形态,能够直指出,我们相互的连接远胜过我们的表面不同,也远胜过了储存于我们世系维持的部落化联盟。
另一方面,社会在碎片化,并螺旋下降进“心智刚性泡泡”,这是被科技所激活的分裂复合体的一种当代变种。民族主义与全球主义的极性裂口,在媒体上以一百种不同的方式上演着,双方看上去都失去了停泊地,也没有了共同议题。张大的豁口只会变得更大。
我的作品首次引入了科学与灵性的一种艺术混合,根植于最古老(神秘学)和最现代(量子物理学)所隐含的张力弧上。这种张力本身,无论对艺术家自身还是艺术家向外的分享,都是非常有趣的“金矿”。
罗伯托·马塔⑨就是一个例子。这位艺术家尝试表达其他联合性的维度,但就我的观点,他对于联合频率的表达却是不合格的,因为他是基于心理性的第四维度在作画。这成了他全部的焦点。康定斯基是另一位探索这类观念尤其是色彩理论的艺术家。作为最早的探索者之一,他研究了色彩联觉⑨,甚至给不同色彩指定了意义。康定斯基的开创性著作《论艺术中的灵性》⑩,详述了色彩的意义,以及它们如何能被应用,去不仅仅表达特定的情感状态或情绪,还能影响其观看者的情感或情绪。
在我的绘画中,象征符号的运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,尽管我可以被纳入色彩画派,但在我的绘画里,比起色彩,符号更居主导地位,因为符号给每个特定部分灌注进了意义。让我援引一个例子:曼多拉⑫。曼多拉是人类最古老的符号之一。在几何学里,它们被知晓为维恩图,尤其是指重叠且显示两个有限集合(圆圈)间关系的那部分。在宗教肖像画里,曼多拉通常被用来描绘从物质领域向灵性领域的扬升。它界定出了物质和灵性之间的纯净空间,一般被认为是两个世界之间的运载工具(交互维度门户)。
曼多拉这个词源于意大利语,意思是扁杏仁。这就涉及到了它的形状。不过,这个符号本身就拥有不同的含义,其中最普遍的是:
透镜或眼睛
超越出时间/空间的那些神圣时刻(比如,扬升)
大宇宙⑬
人类灵气
正如你见到的,它们有着宽泛的解释范围。在我绘画的符号学体系中,曼多拉扮演着支配性的角色,被用于表现不同维度间的一种类似门户的交互枢纽。古箭计划遗址内室2,是我开发的第一个曼多拉,但这个主题会现身在几乎所有绘画中。
图2
通常,曼多拉会被描绘成同心色环,象征着当一个人走向内在(也被知晓为第七方向)时,意识的种种更高维度。曼多拉是转变的点,但也是指向量子状态或灵魂静点的一个“透镜”。
另一个符号是光环或光轮。曼多拉可能是淹没整个身体的,而头顶光环则是一种环绕头部的特定神圣符号。按我的观点,因为被变成了象征个体神圣性的闭环符号,光环(事实上)是被弱化。它带来了一种存在性圆满和神圣的感觉。
你会注意到,在哈科密内室3,6,7,我开始重新定义光环。不过在内室9,光环被定义为更多是一种头部上方的网络。比起传统的存在主义光环的艺术表达,这种网络的概念更符合连接和联合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再定义会更详细地展示出这个连接点是如何联系上量子场,及其内的意识的。
图3
在阿迪亚遗址,你会注意到带角人物。当被用于我的绘画,角并不是指魔鬼或撒旦,而比较是接地性的符号。那就是说,动物本能是完整无缺的。它无关于宗教性判断,而比较是一种心理学评定,这个带角人物接地在一种动物意识的状态。在心理学上,用弗洛伊德的术语,它应该被称为本我⑭,或者荣格的术语“阴影”⑮。
图4
在某些例子中,这些人物还会被发现是带着翅膀的(亦即兹安亚内室11和16),这象征着人类状态从动物到神圣天性的极性连续统一体。
另一个符号或许看上去是一个东西,但实则却是在另一个东西,那就是对新月的运用。这是我作品中一以贯之的符号之一。月亮符号实际上代表了新月心脏,这是个医学术语。当月亮符号在我的绘画中被看到,你看见的事实上是心脏在发光,而非宇宙体。
心脏形成于受孕22天内。它最初的形态是一个“心脏场”,接着逐渐变形成新月状的管状物。哺乳动物普遍如此。最终,新月体变成了左右心室以及心脏自身神经元活动的源头。
图5
过去400年来,独一之眼一直被各式教派和秘密团体所挪用。然而,回溯到更早期,它是作为出体意识的象征符号。萨满们普遍地运用这个象征符号去表达,一个人出离了身体,他们正在将生命体验为一只无实体的悬浮眼睛。该符号所关联的这种意识状态,是一个人能够实现,却至少在活于身体中时无法维持的。
荷鲁斯之眼、拉之眼所涉及到的神话是,独一之眼是对抗敌人的防御形态。独一之眼后来又被用于去象征上帝的全视之眼。被知晓为上帝之眼;这是并不太隐晦地提醒人们,上帝正在观察我们人类的行为,而审判就在其后不远。作为一种视觉表达,它被猜测是共济会的艺术发明,最著名的表现就是在一美元的钞票。
独一之眼,当关系于我的绘画时,是一个主权积分意识状态的象征符号。它并非如萨满例子中的现象学;亦非埃及神话例子里的保护主义者符号;也非上帝之眼例子里的全知符号。它是一种交互连接。一个探入伟大入口的透镜,将一切意识连接在一种意义深远且意图坚定的体验中,哪怕动荡及伴生的混乱运转在个体领域之内。
图6
我要提请注意的最后一个符号是一个蛇形图案的象形文字,通常还在每段弯曲处画上了圈圈。我将这个形象称为“诱惑者”,如同伊甸园里的蛇。蛇摊到了一个艰巨任务,启发人类走向善恶知识之树。蛇是如何变成诱惑者的化身的,是件非常有趣的事,自从《创世纪》问世以来,它就一直跟诱惑有着不可磨灭的关联。
正如所有创世故事以及它们将人类种族引入地球的的故事一样,这件事也存在着很多解释。诱惑者的符号作为我自己的方式,是用以表达善与恶或者说极性是永远存在的。在我的视觉化作品中,近半数在某个位置包含了这个符号。善与恶的知识诱惑人们去判断和归责(宗教而言就是罪),这是一个根本性的主题。
这个符号在古箭遗址不太突出,最初出现是在内室1,2,3,4。随着时间推移,这个符号产生了很多变奏,但依然都是善恶之蛇或者诱惑者。诱惑者是知识的起爆器或激活者。它并非一个魔鬼或恶灵。它一直为着种种卓越目的提供着善与恶的体验。事实上,就像一切分裂成极性的事物,善恶之蛇正在提供一个入口去接入这样的知识:善与恶是如何运作于无缝联合之中的。它是服务于超然存在的食物供应商。通往主权积分意识状态的道路展现者。
图7
最后,回到色彩这个主题。色彩本身就是频率或振动场。它交互于眼-脑系统的方式激活了大脑的神经网络去感觉、感知到,要不就是体会到一种只有色彩能产生的情感状态。对于透明的天空之蓝,白杨或榆树的鲜嫩春绿,我们中又有谁不会心生赞叹。色彩表达出一种频率,进而激活出情感状态。千真万确是存在着一种级联效应/瀑布效应的,在其中,色彩频率会使得心脏敞开或关闭。
这个过程的编排方式,是非常复杂的,非常类似于音乐及其激活耳-脑系统的方式。色彩频率就像音乐作品里的乐符。色彩、形状和背景都能够流动于一种聚合一致的和谐状态,去将一个人的眼-脑和心脏编排为共振状态。这些组件能够开启一些新的神经通路。为什么视觉艺术和音乐是主要活化源的真正原因就在于,它们绕开了有意识的被编程心智,并且完全不需要转译。
绘画,在我全部作品中的功能性目的,就是去作为一种工具,来将色彩、符号、韵律、主题的消极观看者激活为(主动)观察者,进入到一种感受性状态,去探索那些让语言变得结结巴巴的抽象概念。这些概念能以光速被体认到。它们不需要年复一年地剥落迟钝外皮,也不需要神秘学的知识。
它们能够在一个当下就被体认,大脑的诠释退到后座上,方向盘交给了更为内脏感/内在感知/第七感的体验,即:一个人探索艺术作品时,如何向内移动向那个连接和联合点。在所有这些之下则是,个体如何能运用这种体验去将自己推进向一体平等的表达,我称之为主权性积分态。
图片8
译注:
译注1:约瑟夫.坎贝尔。1904年3月26日一1987年10月31日。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。美国研究比较神话学的作家。他仔细研究了世界各地文学和民间传说中的神话原型。其学问遍及人类学、考古学、生物学、文学、哲学、文献学、超个人心理学、比较宗教学、艺术史及流行文化等领域。他探讨人类文化中宗教信仰的共同点和神话的共性作用,并认为神话都有四个共性作用,这四个作用分别为神话学即形而上学,宇宙学,社会学和心理学。
译注2:理查德·沃伦·普塞特·达特。1916年6月8日-1992年10月25日。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,被公认为是纽约画派的创始人之一。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反对传统的艺术观念和绘画艺术,采用超现实主义即兴手法,发觉潜意识和心理力量。纽约画派的作画想舞蹈似的处于“疯狂状态”,利用偶发事故,表现作者与作品间直接的和意想不到的关系。他们希望观者自发的把握作品的内容,摆脱习惯性的逻辑思维束缚。抽象表现主义者坚信,他们的作品可以唤醒人类心灵中的与所有生命事物关联的感觉。
译注3:痕迹创作:体现各种材质带来的不同艺术感受,可以是树叶,树枝,也可以是废弃的海绵、干枯的毛笔
译注4:自动主义,避免意识思维、任凭想象力自由发挥的绘画方法
译注5:美国20世纪初叶成名的杰出女画家。奥·吉弗的构图极简,巧妙地平衡了画面。她的画作结合了音乐与舞蹈,宏伟却意象简单的花卉,是她画中常出现的主题。奥·吉弗是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,更是少数创作与人格合而为一的创作者,是艺术呼应内在的典范。
译注6:瓦西里·康定斯基。1866年12月16日-1944年12月13日。瓦西里·康定斯基是现代艺术的伟大人物之一。
译注7:希尔马·阿夫克林特,瑞典女艺术家。康定斯基与希尔马·阿夫克林特都曾在1908年分别拜会奥地利哲学家,作家,通神学家RudolfSteiner。此后两人都先后走向了抽象https://www.sohu.com/a/270107670_450640
译注8:客迈拉,古希腊故事中狮头、羊身、蛇尾的吐火怪物
译注9:罗伯托·塞巴斯蒂安·安东尼奥·马塔·埃乔伦1911年11月11日--2002年11月23日,简称罗伯托·马塔,是智利最著名的画家之一,是20世纪抽象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开创性人物。
译注10:联觉,本来是一种通道的刺激能引起该通道的感觉,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通道的感觉,这种现象叫联觉。例如,看到红色会觉得温暖,看到蓝色会觉得清凉,看到美味的食物就会产生美味的感觉等。
译注11:《论艺术中的灵性》,国内译本《论艺术之精神》
译注12:这是指宇宙论研究的宇宙,大于可观测宇宙,所以翻译成大宇宙译注12:mandorla是曼多拉,定义见上,是杏仁状的。Mandala是曼陀罗或者曼荼罗,是古印度梵文的音译,代表“神圣圆轮”之意。
译注14:Id即本我。人格中出生时就带有的存在于无意识的原始成分
译注15:阴影为迎合外界期望而压抑的部分
詹姆斯·玛呼写作了五部小说:《古箭计划》、《多尔曼预言》、《昆腾萨穆-量子之和》、《气象作曲家1》和《气象作曲家2》。
除了这些小说,詹姆斯的出版商还会出版两本全彩的全集纲要,囊括了文学、图表、论文、艺术作品和诗歌。第一卷目前已经可得,第二卷处于发布的最后阶段。
最近发布的则是一篇非虚构类论文,题为《主权性积分态:一种新的存在模式》。虽然主权性积分态意识的首次揭示是在1998年詹姆斯发布造翼者网站时,但主权性积分态意识并未成为焦点,这是由于构成造翼者的资料如此浩繁(见下)。
(小说在线阅读及下载,跳转“文学栏”)
詹姆斯.玛呼的文本横跨了广泛的体裁,包括:小说、灵性文档、哲学论文、合集、诗歌、网站及采访文录。他文本的核心则始终围绕着他称之为的造翼者神话,更近期则主要围绕着主权性积分态意识的理论。
他的文本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,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阅读。有时候他会被跟纪伯伦和保罗·科埃略相提并论,詹姆斯的小说总是带着形而上的特质,又带有一种诗人的声音。
(跳转“文本栏”)
詹姆斯说过很多次,音乐是一种振动性的意识体验,能够使得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为无限存在的我们自己。音乐能够邀请来发现,也能够关上大门,锁住它。音乐能够被设计来服务于想象性体验,想象性地体验我们的扩张性意识,或是智力和伊格的变得清醒的过程。音乐能够成为通道,通往我们的恢弘心智或细腻心脏。
音乐,作为一种振动,以共鸣和同步的方式,激发着身体-伊格的扩张或收缩。詹姆斯,作为作曲家和音乐家,从未自诩已达到任何音乐大师的水平,他只是单纯地应用音乐结构,来帮助个体在潜意识层面敞开向主权性积分态意识。
这些音乐由詹姆斯.玛呼为造翼者神话创作和演奏的。他邀请了声乐家的合作,但其他所有乐器则均由詹姆斯演奏。
(跳转“音乐栏”)